一:氣候問題:比如東北三省,夏季氣溫不高,南方寬體金線蛭引過去的話,就得考慮水蛭的生長周期短,個體長不大的問題。
二:土質問題:如當地多為旱地,則需要考慮尋找靠近河流的地方造池。以防池子里水滲漏,注不滿水。(當然,有資本造水泥池子,或者能在池子底部鋪上塑料紙的就不需要考慮?。?。含鐵質過多的赤褐色土壤,浸水后會不斷釋放出赤色浸出物,對水蛭生長不利,也不適宜建設池塘。PH值低于5或高于9.5的土壤地區不適宜挖塘。
三:水源、水質:水源可分為地面水源和地下水源,無論是采用那種水源,一般應選擇在水量豐足,水質良好、以及周邊環境無污染的地區。水質質量的理化標準主要有溫度、鹽度、含氧量、PH值、水色和肥度等。對于部分指標或階段性指標不符合規定的養殖水源,應考慮建設水源處理,對于嚴重污染的水域,例如渾濁度大、懸浮物多、有毒物質增加、發現惡臭等現象,則絕對不能使用。

五:養殖場址的選擇:選擇合適的飼養場地,是建好養殖場、養好水蛭的前提。要考慮周密,盡可能做到經濟合理、適用安全,無論是利用舊有池塘還是新建養殖池,都要既考慮到水蛭的生活習性和要求,又要考慮地形、運輸、電力、排灌等條件,保證水蛭生活環境舒適,健康地生長發育。
六:人工問題:水蛭養殖是個累人的活。心思很重,巡塘必須要比養殖其他類水產養殖要勤。發現個別死亡問題必須馬上思索問題所在與解決辦法。如精養缺養,就必須注水,活水以達到增氧改善水質目的。如大塘養殖時,有死亡現象就必須撈起做干賣掉,別讓它腐爛掉,這些都是錢!